更新时间:2022.08.10
医院发生医疗事故后,处理如下: 1、医疗单位与患方可以协商处理,能够协商一致的,应当制作协议书。 2、医患双方不能协商一致的,可以申请医疗事故争议处理。 申请医疗事故争议处理,应当在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之内向卫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
造成医疗事故的相关人员,包括医生或者护士需要对患者,赔偿相关费用,并且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暂停该医务人员6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执业活动。如果该医疗事故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吊销该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
对于医疗事故的主要责任医师,如果不构成犯罪的,由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给予其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如果构成犯罪的,按照我国刑法医疗事故罪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医生应当遵守以下规定防范医疗事故: 1、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2、接受医疗机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
发生医疗事故后,医生一般不用赔偿,因为他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承担赔偿责任的是医疗机构。医生可能会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医院需要赔偿包括误工费、医疗费在内的多项费用。
医生发生医疗事故的,涉及医疗事故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不足刑事处罚的,追究其行政责任或纪律处分;除上述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
发生医疗事故后,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发生医疗事故,除了医疗机构要承担医疗事故赔偿责任外,还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对发生医疗事故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