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1
协议不要抚养费不可以拒绝探视。探望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离婚后一方是没有权拒绝对方探视孩子的,但是父或者母一方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中止探望,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离婚后被拒绝探视孩子:首先,双方最好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将根据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则,判决探视权的行使方式和时间。 双方就探望权达成协议或者法院判决后,抚养人仍不允许探望子女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通过对拒不协助履
不探视孩子不给抚养费是不可以的。 抚养权与探视权是两个独立的权利,不能说因为没有行使探视子女的权利,就可以不承担抚养义务。 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父母应尽的义务,而探视子女则是其享有的法定权利,两者是没有什么关联的。
离婚后一方原则上是无权拒绝对方探视孩子的。但若对方行使探望权利,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当事人可以据此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待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孩子可以拒绝探视。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未成年人子女、直接抚养的父或母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义务的法定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权的请求。
关于禁止探视的年龄法律没有规定。双方离婚后,父母都有探视孩子的权利,在探望孩子时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时可以要求中止探望权,停止探望孩子。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是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于
离婚后未抚养方对孩子的探视遭到抚养方拒绝的解决办法: 1、当事人可以先和直接抚养的那一方协商解决; 2、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保护自己离婚后的子女探望权。 对孩子的探望权是一种法定的权利,不能随意被剥夺或限制。
孩子年龄与是否能够探视无关,夫妻双方无论谁获得小孩的抚养权,都不可以拒绝另一方前来看望小孩,相反获得小孩的一方还要予以配合。 因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但父或者母探
首先最好是双方进行协商,若协商不成的话,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会根据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对探望权的行使方式、行使时间作出判决。 若双方就探望权达成协议或法院判决后,抚养一方仍不让探视孩子,则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对拒不协助履行的一方
子女多大与是否能拒绝探视无关,即子女只要认为父亲或母亲的探望使得自己不舒服或对自己不利的,就可以拒绝探视,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法律规定,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