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9
民事诉讼诈骗数额较大的,是刑事犯罪。根据《刑法》关于诈骗罪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可撤销合同撤销权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行使: 1、一般由撤销权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合同; 2、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提出。
起诉后又撤诉的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从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因为起诉表明权利人行使权利的事实,即使撤诉也仅是放弃公力的救济,其真实的请求意思并未因撤诉而自动消失。
合同当事人撤销权行使的法定事由包括以下5种: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订立合同时显示公平的合同; 3、因欺诈订立的(未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4、因胁迫订立的(未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5、因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
合同当事人撤销权行使的法定事由包括以下4种: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订立合同时显示公平的合同; 3、因欺诈订立的合同; 4、因胁迫订立的合同。
合同当事人撤销权行使的法定事由包括以下4种: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订立合同时显示公平的合同; 3.因欺诈订立的(未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4.因胁迫订立的(未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订立、履行合同的行为。对于受欺诈订立的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合同欺诈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订立、履行合同的行为。
通俗来说,合同欺诈就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故意采用欺骗的方法,如故意陈述虚假事实、隐瞒真实情况等,使对方当事人陷于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识而作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从而达到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没有法
不可以。刑事案件属于国家追究犯罪的刑事责任,当事人私下调解并不能免除其刑事责任。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案件: (一)没有犯罪事实的; (二)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撤销权诉讼是民法中明确规定的一项民事权利,民事诉讼案件中当事人提起撤销权诉讼的案件也不在少数,撤销权诉讼的提起目的是为了阻止债务人的某些行为伤害债权人的合法债权。 相关法律规定有: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及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