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6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做伪证,对于当事人来说侵犯的是当事人的诉权。对于侵犯诉权的行为,目前在我国属于不可诉,只能向法院反映,按照扰乱诉讼秩序,依据程序法规定处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反诉是指被告针对原告所提诉讼请求,提出的独立的反请求,目的是抵销或吞并原告的诉讼请求。提起反诉,除应当符合起诉的一般条件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反诉要以本诉为基础,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人; 2、反诉必须与本诉有联系; 3、反诉只能向审理本
民事诉讼中,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起诉方式为: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首先,民事诉讼中的反诉,必须是要在已经作为被告,已经被原告起诉之后才能提起。其次,在对方起诉之后,如果提出反诉的话,反诉的事实必须和现在的诉讼的事实一致,最起码应该是有关联的。再次,具备了上述条件之后,还要就上述情况收集必要的证据,这样反诉
1、应迅速、及时地收集证据; 2、注意证据的全面性,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可以更好的证明事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收集证据的进行不得有违法侵权等行为,要运用合法的手段收集证据,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反诉如何审理:被告提出反诉后,法院应审查是否符合起诉的一般条件和反诉的特别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反诉,应予受理。被告如是在开庭过程中才提出反诉,除非原告放弃法定的答辩期利益,法院应休庭让原告答辩并另行指定开庭的日期。
在民事诉讼的案件中当事人要申请回避的,可以直接口头或者书面申请,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1、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其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如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营业执照副本或工商登记电脑咨询单,社团法人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等;如当事人名称在诉争法律关系发生
在民事诉讼中,要根据原告的具体诉讼请求及相应的理由来进行答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答辩: (一)原告据以起诉的事实或理由是否成立。 (二)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有法律依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三)原告起诉的证据是否充足。 (四)答辩人
民事诉讼法中使用母语进行诉讼的原则的规定是: 1、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 2、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法院应当使用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3、诉讼过程中,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
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的方式: 1、证据材料为书证的,应当提供原件。提供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件、影印件、副本、节录本等。 2、证据材料为检查笔录及鉴定结论的,应当提供原件。 3、证据材料为视听资料的,应当提交未被剪辑、加工过的原始资料。
民事诉讼伪造证据的判刑是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伪证罪。犯伪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