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0
我国的继承法规定,遗产的继承一般可以分为两个继承顺序。配偶子女或父母属于第一继承顺序。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属于第二继承顺序。通常情况下,先从第一继承顺序的继承人开始继承。如果第一继承顺序里的继承人不继承,或没有第一顺序的继承人进行继承的
没有遗嘱继承的情况下,法定继承人有房产继承权。法定继承人主要是指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配偶、子女、父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是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
没赡养老人也是有继承权的,如果有能力赡养但是不赡养的话,就可以不分或者少分。《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
遗嘱不可以由继承人书写。代书遗嘱的应当由见证人中的一人书写,继承人不能作为代书遗嘱的见证人,自然没有书写资格。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民法典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外祖父母、祖父母。其中兄弟姐妹包括了: 1、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2、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 3、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4、养兄弟姐妹; 5、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
房主去世后,先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继承,第一顺位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根据民法典的具体规定,第一顺位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需要注意第二顺序的适用情形,具体的规定为,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
继承人可以协议分割遗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针对继承的相关规定,老人去世之后,房产的继承应当注意以下的问题:1、首先,要看该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是的话,要先进行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只能继承去世的老人那一份财产;2、然后看是否存在遗嘱,若存在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遗嘱继承效力优先。继承开始后,如果有遗嘱,且遗嘱是合法有效的,按照遗嘱约定的方法分配遗产。如果被继承人是法定继承人的,只能在遗嘱之后继承剩余部分的遗产,所以遗嘱是可以优先于法定继承的。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之间的联系主要有: 1、遗产继承开始后,如果财产所有权人生前立有遗嘱,只要该遗嘱合法有效的,必须按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的顺序继承; 2、遗嘱继承人属于法定继承人,而法定继承人不一定是遗嘱继承人。
遗嘱代书人不可以是继承人,遗嘱代书人一般是遗嘱见证人中的一位,但继承人不可以作为遗嘱见证人,所以遗嘱代书人不可以是继承人。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前述的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是指亲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对于继承遗产而言,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在继承遗产的时候,是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而要是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话,就由第二顺序继承人来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