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30
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原告人必须是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即被害人; 2、有明确的被告人,有赔偿的具体请求和事实理由; 3、被害人的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
被告可以告原告。需要看案情,符合法律规定可以提出反诉: 1、反诉只能由本诉被告向原告提起; 2、反诉只能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 3、反诉和本诉必须适用同一诉讼程序; 4、反诉不能是其他法院的专属管辖权; 5、反诉和本诉的诉讼请求必须涉及事实
刑事诉讼法的被告人的权利: 1、有权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2、有权申请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回避; 3、有权自行辩护和委托辩护人进行辩护; 4、对于司法工作人员侵犯自己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
只有在书写诉状确有困难的情况下,才可以口头起诉。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一般而言,被告若要证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1、提供实体和程序两类证据人民法院对处罚行政案件的审查主要是合法性审查。被诉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有两大内容,即处罚实体内容合法和处罚操作程序合法。为了证明这两大类内容合法,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被处罚人实施违法行为的事实证据材料和作
当事人能够对行政强制执行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的。当事人不服行政强制执行的,可以在六十日内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六个月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者先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提起诉讼。
行政处罚在诉讼期间仍然是可以执行的。诉讼期间并不会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是符合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原告申请停止执行,法院同意等情形的,则法院可以裁定停止执行。
刑事诉讼中能提起民事诉讼。据我国刑诉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的财产被犯罪行为人非法占有、处置,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单独提起民事
可以的,在交通事故赔偿诉讼中能直接以保险公司为被告,因为保险公司也是赔偿义务主体,所以是可以以保险公司为被告的。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可知,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执行: (一)当事人履行行政决定确有困难或者暂无履行能力的; (二)第三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确有理由的; (三)执行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且中止执行不损害公共利益的; (四)行政机关认为需要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停止执行: (一)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