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09
合同没有终止日期,如果已经履行完毕,当事人可以终止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
履行完毕后的合同一般是终止,履行完毕是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之一,解除也是属于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之一,合同的解除一般发生在合同尚未履行完毕之前。
公司注销后合同终止。公司注销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按照要求给劳动者出具劳动合同终止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合同解除或终止的法律后果: 1、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2、因解除或终止合同造成对方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该当事人的事由外,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3、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仍然有效。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
不能。合同终止后,原合同权利义务终止,也就是说,合同一旦终止,不论是单方终止还是共同终止,不论是约定终止,还是法定终止,原合同约定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均不再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当事人不得在合同终止后主张原合同中的权利义务。
合同终止后存在法定撤销事由,撤销权没有消灭的都能撤销。《民法典》规定的撤销权,具体情形如下: 1、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 2、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了合同; 3、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 4、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
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基于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合同终止是指合同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合同关系客观上不复存在。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规定,合同解除后
合同终止仅使合同关系发生将来消灭的效力,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因此不能产生恢复原状的法律后果;而合同解除使合同关系发生既往消灭的效力,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因而对已履行的合同将产生恢复原状的后果。 合同解除可以代替合同终止,但合同终止不能代替
合同终止仅使合同关系发生将来消灭的效力,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因此不能产生恢复原状的法律后果;而合同解除使合同关系发生既往消灭的效力,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因而对已履行的合同将产生恢复原状的后果。 合同解除可以代替合同终止,但合同终止不能代替
合同终止与合同的解除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主要区别包括: (1)二者的效力不同。合同的解除能使合同关系溯及既往地消灭,发生恢复原状的效力,也能不发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而合同的终止只是使合同关系消灭,向将来发生效力,不产“生恢复原状的效力。 (2)
解除和终止合同的好处不能一概而论。解除既能向过去发生效力又能向将来发生效力,终止只向将来发生效力;解除一般适用于违约场合,终止一般适用于非违约场合。
终止合同和解除合同的区别合同终止适用于继续性合同,而合同解除适用于非继续性合同。终止合同的方式都有债务相互抵销、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等。解除合同的方式有协商解除、约定解除以及法定解除。
1.二者的效力不同。合同的解除能使合同关系溯及既往地消灭,发生恢复原状的效力,也能不发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而合同的终止只是使合同关系消灭,向将来发生效力,不产生恢复原状的效力。2.二者适用的范围不同。合同解除通常被视为对违约的一种补救措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