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23
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这一问题,现代法学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共识。法学理论上认为:经济法之所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决定于它有着特定的调整对象。即它只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包括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具有特定
非实体权利义务主体是可以成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非实体权利义务主体成为民事诉讼当事人主要包括:①其他组织;②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③遗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④为保护死者名誉权、著作权等而提起诉讼的死者的近亲属;⑤清算组织。
双减政策的对策建议: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治乱减负防风险”的工作要求,清理整治“双减”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稳妥推进,分步实施,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民事诉讼审判程序主要有: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法院调解、民事判决、裁定、决定和命令、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
民事诉讼强制措施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区别是: 1.适用主体不同。民事诉讼强制措施只能由人民法院适用;而刑事诉讼强制措施适用的主体既有人民法院,也有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2.种类不同。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种类包括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
处分主义民事诉讼是指只有当事人和类似当事人的人才能享有处分权。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类似当事人的人是指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和经当事人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民事诉讼法》所出台的最新司法解释为2014年12月18日提出,于2020年12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修正。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该解释。
民事强制措施指的是对妨害民事诉讼的人采取的强制手段。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民事诉讼强制措施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区别是:民事强制措施指的是对妨害民事诉讼的人采取的强制手段;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
1.双方当事人必须严格依照国家的法律规定行使诉讼权利,2.双方当事人必须客观真实地陈述案情,3.双方当事人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都应当自觉履行;4.双方当事人都要严格遵守诉讼秩序。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和《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启动为期2年的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