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3
两罪都是特殊主体,都表现为徇私枉法,都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但两罪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 (1)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后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2)客观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行政执法的职权,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
诬告陷害罪和诬陷罪的区别: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3、客观行为不同; 4、处罚不同。
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本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就构成诬告陷害罪,就应当立案追诉。构成诬告陷害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是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 3、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是直接故意。
诬告陷害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相关罪行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
诬告陷害罪量刑如下: 1、诬告陷害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所谓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诬陷手段恶劣,或者社会影响恶劣; 2、诬告陷害他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诬告
诬告陷害罪的认定如下: 1、侵犯的对象是复杂的对象: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又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上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事实,并向司法机关或有关机关报告; 3、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 4、主观上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为人实施了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同时有让他人受刑事处罚的意图的行为,涉嫌触犯诬告陷害罪,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又或者是管制;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需要注意的
诬告陷害罪需要收集的证据有证明对方诬告陷害的事实,比如对方到公安机关的举报,意图使对方受到刑事追究的记录,此外还需要证明事实是虚假的,比如你当天的活动记录,一些你到过的场合的监控录像,这些都是可以用来证明事实是虚假的材料。诬告陷害罪属于刑事
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如下: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
符合下列条件即构成诬告陷害罪: 1、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 3、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4、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