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09
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
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所谓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如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
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取口供的行为。其特征如下: 1、特殊主体,限于司法人员,即具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督职责的人员; 2、主观上并具有强制口供的目的; 3、客观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
从犯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分子。从犯在主犯的指挥下进行某种具体犯罪活动,如提出建议、提供工具、排除障碍等,起次要作用。从犯的刑事责任是同主犯应负的刑事责任相比较而言,比主犯应受到的刑罚处罚要轻。对于从犯,应当从轻、
拘役是一种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公民为我国宪法所确定的基本权利的一般性的主体。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第1款的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就是说,具有国籍是确定我国公民资格的唯一要件。
犯罪是指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构成犯罪的,根据法律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应当对其判处刑罚。
一般累犯的概念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对于累犯,应该从重处罚。
过失是指“应注意的、能注意的,而未注意”,或是无法达到一般合乎理性之人所应达到的谨慎程度。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诉讼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处理决定。 在我国,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 (1)不予受理; (2)对管辖权有异议的; (3)驳回起诉; (4)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5)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 (6)中止
从犯是指虽然直接实行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犯罪行为,但在整个犯罪活动中其作用居于次要地位的实行犯。在犯罪集团中,该种从犯受首要分子或者其他主犯的指挥,罪刑较小或者情节不严重。在一般的共同犯罪中,该种从犯虽然直接实施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具体犯
再犯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再次实施犯罪活动,重新犯罪。俗话说,再犯即再次犯罪的人,也即两次或者两次以上实施犯罪的人。再犯比累犯的范围要广泛,再犯不受刑罚时间的限制、不受是否执行完毕的条件限制。所以,再犯的社会危害性大。我国对特殊再犯进
正当防卫的概念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因为正当防卫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当事人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