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6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根据法律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
打架,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最高处十五日拘留以及一千元罚款。
1.立案。应遵守有关时效的规定,即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对于在两年以内未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不予立案追究。2.调查。调查时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出示证件。3.(写)处理决定。根据不同的违法情况,分别作出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不得给予行
一般地,行政拘留是一种治安处罚,处罚对象是严重违反治安管理规定,但尚不构成犯罪的人。 行政拘留处罚属于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 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
醉驾可能被判处罚款或是暂扣驾驶证等行政处罚。具体而言,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
行政拘留属于行政处罚,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行为人被罚行政拘留的,若对行政拘留处罚决定好了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
我国《行政处罚法》中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通报批评等声誉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财产罚;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等能力罚;以及行政拘留等人身罚。
行政处罚的主体有以下三类: 一、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具有行政处罚权必须由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有权按授权的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并成为适格被告。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特征是: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的公民、法人或
行政处罚的原则是: 1、处罚法定原则; 2、处罚公正原则; 3、处罚公开原则; 4、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1.立案调查:立案是一般程序的开始阶段,先立案后查处,应当是行政处罚程序的最初要求。调查则是查明案件事实的手段,目的在于获得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证据。 2.审查决定:案件调查结束后,行政机关应就所取得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判断,作出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