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13
刑事案件到检察院后,到判刑的时间一般为三个月,因为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是否提起公诉的案件,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如果检察院提起公诉,则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两个月内宣判。
简单的案件可能3-4个月内结案,复杂的案件可能半年或1年甚至更久。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而法院对于公诉案件则应在受理后2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3个月。对于案情复杂的案件,经有关机关批准可予延长。
涉嫌强奸罪要承担刑事责任,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限具体包括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及批准逮捕期限和侦查期限、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期限及人民法院审理判决期限等。
刑事案件从刑事拘留到人民法院判刑,普通案件一般需要六个月左右。但对于重大刑事案件或者可能判处十年以上的重大案件,依法予以延长期限。《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
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拘留的期限最长为14日。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长为37日。但刑事拘留到期后,可以变更刑事强制措施。 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一般要经过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涉嫌盗窃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民事诉讼中,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6个月;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3个月。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车祸有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车辆、无驾驶资格而驾驶机动车辆、明知机动车存在安全问题而驾驶机动车辆、严重超载驾驶机动车辆、因逃避法律而逃离车祸现场的情形就构成刑事案件,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论处。交通肇事罪的量刑
对刑事案件中主从犯的量刑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确定,根据我国 相关法律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
立案需要多久,要根据案件的性质确定。民事案件与行政案件是在7天内,就应当作出立案与否的决定。刑事案件法律没有规定立案的确切期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事案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