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3
1、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法律只有得到良好的施行,才能成为保护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 2、行政许可的条件。 行政许可的条件是对相对人获得许可,从事法律禁止的活动所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 3、许可程序。 行政程序违法也是违法,随着程序正义理
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是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特定活动依法需要批准的事项;提供公共服务等需获得相应资格、资质的事项;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需要审定的事项等。
对行政许可进行分类如下: 1、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分为一般许可和特殊许可; 2、以许可享有的程度为标准,分为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 3、以许可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文件的许可; 4、以许可是否附加必须履行的义务为标准,分
《行政许可法》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如果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人民政府规章可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
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许可的具体事项有提供公共服务等需获得相应资格、资质的事项;对主体资格和特定身份的确定事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特定活动依法需要批准的事项等。
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包括国务院各级部门、省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县级以上政府及主管部门。除此之外,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
一、必须是履行外部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 二、必须依法取得实施行政许可权的明确授权; 三、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机关应当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原则上是行政机关。行政许可是现代行政管理领域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公权力,具有一般公权力所共有的特点。其主体必须是公法人,行政许可权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其实施主体原则上应当是行政机关。在我国,作为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行政机关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合法原则实施行政许可要求: 1、按照申请人提出申请作为前提; 2、按照行政许可法定的原则; 3、行政许可必须是公开公平公正; 4、行政许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要以便民高效为原则; 5、遵循信赖保护当事人的原则; 6、权利和法律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陈述权是指可以陈述自己观点和主张的权利,申辩权是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所主张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享有申诉和解释说明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