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8
刑事案件中的法定量刑情节主要包括累犯、主犯、自首、立功、犯罪中止、防卫过当等。量刑情节一般分为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而酌定情节是指人民法院从审判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在刑罚裁量过程中灵活掌握、酌情适用的情节。
刑事案件追诉期的规定,一般如下:犯罪经下列期限不再追诉的: 1、法定最高刑期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五年后; 2、法定最高刑期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经十年; 3、法定最高刑期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法律援助的规定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申请刑事案件重审的主体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影响定罪量刑的新证据、原证据依法应排除,主要证据有矛盾等应当重新审判,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等可以决定再审,并应在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
刑事案件管辖权规定有: 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 2、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3、刑事案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刑事案件追诉期的规定为: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不再追诉。
刑法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以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标准,规定了4个档次的追诉时效。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
《刑法》第26条第3款和第4款对主犯的刑事责任问题作了专门规定。 根据这一规定,主犯的刑事责任可分两种情形: 1、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2、对其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侦查阶段,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
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犯罪事实;二是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1.立案的事实条件——有犯罪事实。有犯罪事实,是指根据已有的材料能够说明存在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包括预备犯罪,正在实施犯罪,犯罪未遂、既遂或中止。 2.立案的法律条件——
刑事案件的管辖权规定是: 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 2、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3、刑事案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我国刑法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行政执法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
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判处。一般情况下,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