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0
立案是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的第一个步骤,一般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自收到投诉、申诉、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的材料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核查,并决定是否立案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十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
行政处罚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适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行政处罚适用的前提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政违法行为客观存在。行政处罚适用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委托具有法定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者组织。行政处罚对象是违反行政秩序,具有一定责任能力的行政违法者。
一是接受处罚,履行处罚决定。二是不服决定的,15日内到该行政机关上级进行复议或者一定期限内到法院进行行政诉讼。在复议,诉讼过程中,不停止处罚决定。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 1、立案; 2、进行调查取证; 3、形成调查报告; 4、审查、决定; 5、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 6、行政处罚决定书; 7、执行。
行政处罚销案条件是: (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合法的行政行为具备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三要素,任何行政行为如缺损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要件,该行政行为就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 (2)行政行为不适当。不适当的行政行为也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
立案后作出行政处罚的限期规定有以下三种情形: 1、当场作出行政处罚; 对于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自受理之日起在三十日内作出处罚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
民事处罚是民事诉讼的组成部分,解决的是平等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补偿性。行政处罚就是违反行政法规定或者因行政法规定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处罚是因为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有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罚款执行方式如下: 1、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的罚款的、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2、不能当场收缴的罚款,由当事人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