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08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17条规定了9项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这其中并没有经济赔偿责任条款,因此这种条款属于选择条款,当事人双方可以约定也可以不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
一是不履行合同义务。所谓不履行合同义务,又称毁约行为,指债务人拒绝履行任何合同义务。二是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所谓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是指迟延履行合同义务、履行合同义务有瑕疵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劳动合同公司赔偿违约金的计算标准是:一般按照合同劳动合同约定的方法和金额算违约金数额;但是劳动合同违约金不得超过实际造成的损失30%,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时,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减少。
违约情形主要包括: 1、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 2、一方当事人虽然履行了义务,但是不符合合同的约定。 如果当事人有上述违约情形的,需要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等责任。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回报,是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也是劳动者主要的合同权利。在订立劳动合同时,约定劳动报酬一定要明确、具体,包括明确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等相关内容。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对劳动报酬处理模糊,或者口头约定,因此
违约金是预先规定的货币支付,只要当事人因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等造成违约,不论违约是否给对方造成损失,都要按规定向对方支付违约金。支付违约金的前提条件:合同为有效合同;有违约事实;违约方有过错。违约金可分为法定违约金与约定违约金,前者为
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是: 1、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违约造成的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 2、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于造
1.《民法典》规定法定违约金是指法律规定当事人应当支付的违约金。 2.法定违约金是指法律上规定的当事人应当支付的违约金。法定违约金的特点是带有强制性,无论当事人在合同中是否已作了约定,只要一方违约,都必须按规定交付。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针对违约责任的规定,我国规定的违约责任有: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其中违约金的支付需要当事人双方之间的约定才能适用。而若非违约方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的,要求实际上有履行合同的可能
劳动合同违约的认定是应具备四个要件:违约行为、损害事实、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违约人主观上的过错。劳动合同违约责任以违约行为的存在为构成要件,不仅方便裁判,利于提高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追究效率,而且可以促使当事人增加履行合同的责任
违约金约定无效的情形有: 1、携带违约金条款的合同无效,被撤销,不被追认或不成立,违约金协议无效; 2、违约行为的发生,应当视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定; 3、原则上要求违约方有过错、故意或过错; 4、违约金是预定赔偿损失的,当事人
只有以下两种情形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1、在培训服务期约定中可以约定违约金。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
居间服务合同违约情形有如下规定:如果居间服务合同中的服务人员存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不得请求支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