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9
(1)应以行为人的抢劫是否非法占有了公私财物为标准,已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为既遂,尚未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是未遂。 (2)认为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为特征的侵犯财产权利,同时也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因此,无论抢到财物与否,只要在抢劫中侵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13批指导案例62号的规定,对于数额犯中犯罪行为既遂与未遂并存且均构成犯罪的情况,在确定全案适用的法定刑幅度时,先就未遂部分进行是否减轻处罚的评价,确定未遂部分所对应的法定刑幅度,再与既遂部分对应的法定刑幅度比较,确
虚假诉讼罪没有犯罪未遂的情况存在。虚假诉讼罪是结果犯,不是行为犯。不仅要有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还要有“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后果。
抢劫未遂指的是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抢劫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形态。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抢劫未遂犯可以比照抢劫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强奸未遂在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况下可以释放。如果不能证明无罪,则不会被释放,但是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的量刑标准从轻、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不可以无罪释放,犯罪未遂也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嫌疑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不可无罪释放。犯罪未遂是犯罪人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行为具有法益侵害性,只是最后犯罪目的没有实现。对于未遂犯的处罚,以既遂犯的处罚为参照,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一般情况下可以假释,但被告人存在累犯或因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除外。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首先,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三,在确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确定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
通常情况下,诈骗罪没有未遂情况。 (一)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这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根本标志。 1、被告行为必须实际接触或接近犯罪对象。 2、被告行为必须对犯罪的直接客体造成了直接威胁。 3、实行的行为必须能够直接引起危害后果的发
犯罪既遂与未遂并存情况下量刑规则为先就未遂部分进行是否减轻处罚的评价,确定未遂部分所对应的法定刑幅度,再与既遂部分对应的法定刑幅度比较,确定全案适用的法定刑幅度。
虚假诉讼罪不存在未遂的状态。虚假诉讼罪是结果犯,不是行为犯。不仅要有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还要有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