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9
购房合同有以下欺诈情形: (一)房屋租售中介实施的诈骗; (二)房地产开发商或个人在预售、出售房屋时,隐瞒房屋已抵押或已出售的事实,采取一房多卖的方式骗取他人购房款; (三)虚构商铺等房产投资项目,以承诺高额返租收益为诱饵,诱骗投资者进行投
1、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预售合同无效。 2、房地产开发企业就商品房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对双方当事人具有合同效力。 3、未订立合同前的定金,因一方当事人原因未订立合同的,按定金规则处理。
买方通过下列措施预防合同履行时的欺诈行为: 1、在交货时,根据合同约定卖方要求买方提供担保。买方不提供担保的,卖方可拒绝交付货物。 2、卖方在履行买卖合同中防范欺诈的主要措施就是确保卖方能在交付货物。
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主要方式包括: 1、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 2、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 3、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行为 4、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 5、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 合同欺诈行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行为人
一、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
1、虚假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 商品房特别是期房销售过程中,广告往往是引起消费者购买欲并作出购房决定的促成因素。《广告法》规定广告内容必须真实,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开发商发布虚假的广告信息,无疑是以虚
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合同的欺诈行为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使用了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与自己签订民事合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和仲裁机关撤销涉嫌欺诈的民事合同。合同欺诈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欺诈一方在订立合同
猥亵罪的认定标准如下: 1、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通常表现出刺激或者满足行为人或第二者的性欲的倾向,但不具有强行奸淫的目的; 3、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