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4
满足以下条件的合同是有效合同: 1.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双方都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3.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合同有效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双方当事人应具有实施法律行为的资格和能力; 2、当事人应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意思表示一致。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存在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情形的,合同效力待定或是直接无效; 3、合同的
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已经成立但其效力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才能生效。 效力待定合同的有三类: 一是限制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二是无代理权的人已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 三、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订立的合同。
以下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1、意思表示虚假的; 2、违背公序良俗的; 3、主体不适格的; 4、免责条款无效的; 5、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6、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7、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1、合同当事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合同意思表示虚假; 3、合同存在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情形; 4、合同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144条、第146条、第153条、第154条规定,以下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 4、主观方面,表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是合同诈骗罪。以下行为属于合同诈骗: 1、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2、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就会构成合同诈骗罪,而口头合同是合同的方式,所以订立口头合同存在诈骗的,也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拒不履行合同中的义务是属于合同违约的情形,一般是不会构成诈骗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签空白合同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是不算合同欺诈的。只要当事人在签字时已知晓合同的签订内容,双方协商一致的,内容不违法的,是真实意思表示的,不是合同欺诈。但如果有欺诈故意的,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的,是合同欺诈。
实践合同又称要物合同,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现实交付才能生效的合同。 典型的实践合同包括以下几种: (一)定金合同; (二)借用合同; (三)保管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将物交付他方保管的合同; (四)
进行正常借款活动的时候,可以签订借款合同,而借款合同只要是依法签订的,就是有效的,不属于合同诈骗。 所以,借款本身是不能构成合同诈骗的,但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