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3
一旦发生医疗事故,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当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其中尸检的申请,则应当在病员死亡后48小时内提出,由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如果提起诉讼的,还可以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
工伤又遇医疗事故维权的方式:对工伤的部分向社保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相关费用;医疗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二级医疗事故的认定标准如下: 1、二级甲等医疗事故,指的是事故造成了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器官表现出器官缺失又或者是器官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可能存在特殊医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
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
医疗事故处理原则: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异议的,可以就处理方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对该处理决定不服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可以有以下三种: (1)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 (2)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医疗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可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对符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条件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处理。 (3)诉讼解决。
发生医疗事故后主要分以下处理程序: 一、发生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写出事实经过,同时向患者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解答工作。 二、院内开展医疗技术讨论会。 三、市区级医学会组织召开的医疗事故鉴定会。 四、法院诉讼。
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如下: (1)医护人员向患者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解答工作; (2)解释无效的,应及早上报医务部; (3)医务部接到上报后做相应调查、了解和沟通,然后组织调解; (4)若不能调解,由医务部报请医院医疗安全委员会批准召开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