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2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按下列顺序确定: 一、未成年人的父母。 二、祖父母、外祖父母。 三、兄、姐。 四、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的,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按下列顺序确定: 一、未成年人的父母。 二、祖父母、外祖父母。 三、兄、姐。 四、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的,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
未成年的精神病人确定监护人的方式是从被监护人的未成年身份考虑,首先,父母是未成年人子女的当然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担任监护人;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
辩护人有下列权利: 1.根据事实和法律,独立进行辩护。 2.阅卷权和会见通信权。 3.调查取证权。 4.提出辩护意见权。 5.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权。 6.经被告人同意,提出上诉的权利。 7.拒绝辩护权。 8.申诉控告权。
如何确定监护人具体如下: 被监护人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本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
监护人确定如下: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监护人; 2、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或者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父亲、母亲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友作为监
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
监护人一般是父母,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等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
辩护人伪造证据罪的构成包括: 1、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反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行为; 2、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老人监护人确定方式如下: 1、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人自己与想成为监护人的人协商。 2、无、限制民事责任能力的老人,按法定顺序履行监护职责。 3、协商不成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根据《民法典》第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以下有监护能力的人应当依次担任监护人: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弟姐妹; 3、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必须经未成年人居住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
1、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有监护能力,那么未成年人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的监护人。 2、未成年人的爸爸妈妈现已逝世或没有监护才能的,由有监护才能的祖爸爸妈妈、外祖爸爸妈妈、兄、姐,或与未成年人联系密切的、情愿承当监护责任,又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