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04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已开始的诉讼时效因发生法定事由不再进行,并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丧失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0条确认了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况和事由:“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撤诉属于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的中断是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对于行政诉讼所适用的诉讼时效,是同样适用关于中断的有关规定的。如果具有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等情形的,诉讼时效就会中断;而从中断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当事人主动还款行为能构成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工伤诉讼时效可中断。中断的话需要满足诉讼时效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通过诉讼追讨工程款诉讼时效会中断。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 1、权利人请求义务人履行相关义务; 2、义务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表示; 3、权利人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委申请仲裁; 4、与起诉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通过诉讼追讨工程款诉讼时效会中断。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还款能够认定为诉讼时效中断。如果具有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债权人向债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情形的,诉讼时效就会中断,而从中断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会重新开始计算。
诉讼时效过了还会胜诉,但前提是被起诉方并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抗辩只能由诉讼当事人提出,而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所以被起诉方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起诉方有胜诉的可能。
若出现以下《民法典》所规定的情形,则诉讼时效会中断: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以及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的区别如下:1、发生的时间不同。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中止还有一些条件的限制;2、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起诉、请求时效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