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3
对于租赁合同中的滞纳金一般是多少,主要依据合同规定,法律规定违约金不得高于损失的30%,如认为过高可向人民法院要求降低违约金。 此外,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一般情况下,合同中不存在滞纳金。现在民法典只规定了违约金、定金和损害赔偿金的责任。在合同中规定逾期的罚款,是不能得到法律支持的。滞纳金是银行在以前计算延迟还款责任的一种方式。滞纳金通常是指,国家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国家职能的顺利实现,对
民事合同中经常错用滞纳金,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民事合同中所谓的滞纳金其实就是违约金。 1、法律对滞纳金的数额有具体规定。即对于行政处罚中的滞纳金,最高不超过行政处罚的本金数额。 2、对于民事合同的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最高不能超过违约损
滞纳金是行政法规中的概念,合同中约定的“滞纳金”实际上是违约金的一种形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违约金可以由当事人协议约定,并未规定高额违约金不合法,但是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
租赁合同约定滞纳金如果出自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有效。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合同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房屋租赁合同中滞纳金没有规定。滞纳金是税务机关或者债权人对逾期当事人给予经济制裁的措施。房屋租赁合同违约的可以在合同中协商约定违约金,违约金的比例一般按照标的数额的20%设定,造成的损害比较大时违约金可以适当上浮,但最高不应超过实际损失的3
租房合同滞纳金一般是无效的。滞纳金是指行政机关对不按期限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相对人,课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的方法。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仅对违约金、定金、损失补偿的责任分配进行规定,租房合同中协商约定的滞纳金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其实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合同的滞纳金是没有被记载的,因为现在的合同法只是规定了违约金、定金、损失补偿的责任分配。所以在现在的合同中具有滞纳金的条款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滞纳金只是在以前银行经常使用的约定延迟还账的责任的方式,但是现在已经被其他
收取房屋租赁的滞纳金不合法的。因为滞纳金由法律规定,不能由当事人约定。例如,《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用户未按照规定的计量标准和水价标准按月交纳水费,且接到水费通知单15日内仍不交纳水费的,按应交纳水费额每日加收5‰的滞纳金。
合同中通常没有滞纳金的说法。 民事合同中所谓的滞纳金其实就是违约金,违约金一般由当事人自行在合同中约定,约定的违约金金额通常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30%,超过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
合同违约一般需缴纳不超过所造成的实际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滞纳金。具体的违约金的数额可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如果当事人认为违约金的数额不合理的,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调整。
1、法律对滞纳金的数额有具体规定。即对于行政处罚中的滞纳金,最高不超过行政处罚的本金数额。 2、对于民事合同的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最高不能超过违约损失数额的 30,超过30的,即为过分高于所遭受的损失,可以请求法院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