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30
我国民事诉讼中所规定的最晚起诉时间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三年后。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刑事二审判决自判决作出之日起生效。因为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而一身判决,是自上诉期限期满,当事人没有上诉或者检察机关没有抗诉时生效。
一审刑事案件宣判后,判决书送达当事人第二日起十日内为上诉期。上诉期内一审判决书的效力待定。上诉期内无上、抗诉情形的,上诉期满后的那一日判决生效。案件经过二审后,如果二审裁定予以维持原判决,该二审裁定书为终审裁定,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该裁定
一审刑事案件宣判后,判决书送达当事人的第二日起十日内为上诉期。上诉期内一审判决书的效力待定。上诉期内无上、抗诉情形的,上诉期满后的那一日判决生效。如果上诉期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之日。就是说,通常情况下,自判决书送达之日
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到子女18周岁为止。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其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养费。对于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
刑事判决书要依据是否具有上诉、抗诉情形来确定生效时间,如果在一审判决书送达之日当事人之日起,10日内,没有上诉也没有抗诉的,其上诉期满之后刑事判决书生效;如果有上诉或者抗诉的,二审对此判决之后一般刑事判决书生效。
民事诉讼判决书的生效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民事判决书如果是一审判决,那就是自送达之日起十五天内没有人上诉之后生效; 2、如果是二审判决或是最高院的一审判决书,那么自二审判决送达之后开始生效; 3、如果判决书被撤销的话,那就不会生效
法院判决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来量刑。量刑,指法院根据行为人所犯罪行及刑事责任的轻重,在定罪基础上,依法决定对犯罪分子是否判刑、判处何种刑罚、何种刑度以及是否立即执行的刑事审判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刑罚的轻重,应
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2018年10月26日通过并颁布。相关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
工资纠纷的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而当事人申请仲裁,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的四十五日内结束。
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诉和抗诉案件,必须是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的。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