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29
认定单位犯罪,首先应当查明单位是否属实。具体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审查:一是从单位的成立形式和组织结构看,经过有权机关或组织(如工商局、上级主管部门等)审批、登记注册的社会经济组织等,可以认定为单位。但是,有些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在形式上虽
犯罪未遂,简而言之就是:欲而不能。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在我国对犯罪的认定需要满足四要件: 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具体而言,该行为满足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即犯罪成立。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中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
确定嫌疑人的条件主要有: 1、作案时间。作案时间是指作案人实施犯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持续时间。 2、作案空间。作案空间是指作案人进行犯罪活动所涉及的地点和场所。 3、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作案人与案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4、作案工具。作案工具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认定为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共同犯罪人应当这样判刑: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而对于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此外,对于从犯,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
符合下列条件的为从犯: 1、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随声附和、表示赞同的为从犯。 2、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 3、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单位谋取利益,经单位决策机构或者负责人决定实施的,法律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刑法分则条文明文规定主体,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如果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犯罪行为,且毒品的数量符合毒品犯罪的立案标准的,可认定为毒品犯罪。
在我国对犯罪的认定需要满足四要件: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具体而言,该行为满足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即犯罪成立。
在进行诈骗活动时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主犯应当比从犯承担更重的刑事责任。 在诈骗活动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以下适用刑罚,只限于主刑。从轻处罚是在法定刑范围内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种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