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9
需要先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的结果确定相关工伤费用。一般来说,工伤后影响劳动能力的,单位或者职工本人、近亲属都可以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鉴定结果认定为伤残的,可以享受对应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不同级别享受的待遇不同
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
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
工伤赔偿月工资按照停工留薪期间前正常上班的月工资计算,正常上班月工资按照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计算。工伤者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
劳动者工伤赔偿的数额主要是根据自身的工资来确定的,往往收入越高得到的工伤赔偿金额就会越多,那么社保局为了确定劳动者收入,一般情况下都会要求其提供收入证明。而劳动者的收入证明都是由用人单位开具的,劳动者只需要要求用人单位开具工资单证明即可。而
工伤赔偿项目里,与劳动者工资标准息息相关的赔偿主要是停工留薪期待遇、伤残津贴和一次性伤残补助。他们的计算都是以工伤职工的工资为基础的。通常我们常见的证明劳动者工资标准的材料有劳动合同、薪酬确认单、银行流水记录、工资条、个税缴纳记录、社保或公
工资的确定是:遵循按劳分配原则,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各单位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且需实行同工同酬。国家也会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
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主要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
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