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1
遗嘱是能将遗产赠与他人的。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自然人可以依法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但必须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否则遗嘱无效。
我国有关法律规定,遗嘱人应当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剩余部分可以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进行处理。 继承人是否缺乏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应根据
法院审理后认为,李兴旺以自书方式立下遗嘱,将其所有的房屋赠给王敏莉,其行为是他真实意思表示,且经过见证,应认定有效。而王敏莉与李兴旺未形成扶养关系,不属李兴旺的法定继承人,故李兴旺这一行为应视为遗赠王
个人将房产无偿赠与他人,不仅涉及赠与人和受赠人双方的利益,还涉及与之相关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和印花税等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 房产遗赠给侄女对于无偿赠与房产的当事人而言,正确进行税务
遗产继承开始后遗赠抚养协议优先于遗赠。《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由此可见,在财产继承中如果
遗赠不能给法定继承人。遗赠,是指被继承人通过遗嘱的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赠予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遗赠区别于遗嘱,受遗赠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任何自然人,也可以是国家和集体,但不能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之内的人;但是遗嘱
继承权作为一种人身性权利,是不可以赠送的。 遗产继承权,即继承人依法或者被继承人订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拥有的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遗产继承权属于一种期得权利。因为是期得权利,所以,继承权在期得的条件还没有实现时,且没有实现其权益前,不能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为六种身份的人,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孙子女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法定继承人,故通过遗嘱将财产赠与孙子女的行为属于遗赠。遗赠与遗嘱的不同点在于:1、受遗赠人可以是法定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