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2
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规定为共同故意。共同犯罪应当是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如果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共同犯罪主观方面是由意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这两大部分内容构成的。 一、认识因素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首先,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 (1)各个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实施某种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自己一道在共同实施该种犯罪; (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以及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合称罪过。犯罪故意或者犯罪过失是任何犯罪都应当具备的必要要件。如果仅有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结果,而没有犯罪故意或者犯罪过失的,属于意外事件
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就有可能构成犯罪。客观方面是犯罪人实施了某一具体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造成了危害结果。
强奸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且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强行奸淫妇女的目的。但对不满14周岁的幼女来说,则只要求为明知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仍然希望与之发生性关系。
强奸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且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强行奸淫妇女的目的。但对不满14周岁的幼女来说,则只要求为明知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仍然希望与之发生性关系。
受贿罪的犯罪构成: 一是犯罪主体中至少有一人是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一种职务犯罪,其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在单独犯罪的情况下,其犯罪主体必须是特殊主体。在共同犯罪中,涉及到特殊主体与非特殊主体、不同的特殊主体之间能否构成共同受贿犯罪的问题。非
受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明知自己受贿行为,会损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却仍然希望这一结果的发生。其犯罪构成: 一、犯罪主体中至少有一人是国家工作人员。 二、各犯罪主体侵犯的客体都是国家的廉政制度。 三、受贿犯罪主观方面具有共同
共同受贿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包括各共同受贿人必须有共同的受贿故意。即要求各共同受贿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受贿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受贿,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共同犯罪的主客观方面分别是指: 1、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2、共同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 (1)各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都必须是犯罪行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2)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与发生的犯罪结果有因果关
交通肇事罪在主观方面规定: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交通事故、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损失的行为。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造成的后果。行为人可能知道违反规章制度,如酒后
交通肇事罪在主观方面规定是过失。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嫌疑人对发生重大交事故存在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过失。但是其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不要求是过失。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社会危害行为,以及由此行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结果。在某些犯罪中,它还包括犯罪的时间、地点和其他因素。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的四个要素之一。任何犯罪都必须行为表现出来。 如果只有犯罪思想,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