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3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依法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每个纳税年度的收入减去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2、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减去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具体如下: 1、采用直接法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收入总额减不征税收入减免税收入减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采用间接法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等于会计利润总额加减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一、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分配应纳税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是,用企业当年的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以前亏损的金额。如果是居民企业的,税率是25%,如果是非居民企业的,税率是20%。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其中,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基本减除费用-累计免税收入-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基本减
所得税计算方法有: 1、应付税款法; 2、纳税影响会计法; 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比如,《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小企业因业务简单,核算成
企业税收计算: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税率为25%(季报);增值税=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17%-进货金额(不含税)*17%(适合一般纳税人)(月报);城建税=应纳增值税+营业税*7%(月报);教育费附加=应纳增值税+营业税*3%(月报);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是指企业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规定时期内,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自行进行计算全年应缴纳所得税额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月度或季度预缴的所得税数额,来确定该年度应补或者应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免征额是 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 500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主要有三免三减半政策、技术转让所得的费用、加计扣除和研究开发的费用、安置残疾员工所支付的工资。其中三免三减半的政策主要是指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方面的项目或者是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设施服务而获得的收入可以获得优惠。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如下: 1、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主要有三免三减半政策,技术转让所得的费用,加计扣除和研究开发的费用,安置残疾员工所支付的工资; 2、三免三减半的政策主要是指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方面的项目或者是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
1.收入总额。 (1)生产、经营收入: (2)财产转让收入: (3)利息收入: (4)租赁收入;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6)股息收入: (7)其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