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0
加班费的劳动仲裁时效是一年,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被侵害之日算起;但如果还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劳动关系终止的,则应当在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
法律对加班薪资是有规定的,即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150%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报酬。
加班薪资的法律规定是: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150%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报酬。
追索加班费的仲裁时效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若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限制,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
加班一般不能超过三个小时。法律规定,规定每天正常上班时间是八个小时,加班时间为一小时最多不能超过三个小时,超过三小时属于违法行为,并且规定每个星期上班时间不能超过44小时,每周必须安排休息一天。 单位安排员工加班要符合什么条件 1、符合生产
法律规定不加班扣工资是不合法的,用人单位不能强迫员工加班,更无权克扣工资。而作为劳动者在一般情况下有拒绝加班的权利,若是因此用人单位就扣劳动者工资的话,自然单位的行为也是不合法的。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仲裁裁决,用人单位应当在生效的裁决书规定期限内支付工资。逾期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按照法律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的,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若是用人单位不负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劳动者拿到工资的时间可能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