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7
《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榨油坊污染环境可以向环保局投诉举报。环境监察人员接群众举报或现场检查中发现有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须立即组织初查并现场取证。掌握事故发生的原因、时间和有关责任人,预测污染事故危害程度及事故发展态势,制作现场勘查笔录和对在场当事人的询问笔录
企业法人涉嫌环保污染罪被刑拘,如果符合条件就可以取保候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符合如下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在明确污染侵权责任基本条件的同时,国家法律还规定了环境污染侵权被告免于承担责任的特殊情形。环境污染侵权被告免责的主要包括三种情形: 1、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 2、受害人故意; 3、由于第三人过错。
环境污染侵权的免责事由主要有:不可抗力,第三者过错造成损害后果,其他免责事由。不可抗力仅包括不可抗力中的自然原因。其他事由包括战争行为引起海洋环境污染;负责灯塔或者其他助航设备的主管部门在执行职责时的疏忽或者其他过失行为造成海洋、水污染损害
环境污染侵权被告的免责事由主要包括3种情形: 1、是不可抗力。不可抗力仅包括不可抗力中的自然原因,政治原因等不包含在内。 2、受害人故意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自负。 3、第三人导致的环境污染,由第三人承担。
环境污染侵权是指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 所谓免责事由,是指行为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但是由于存在不可归责的理由,法律规定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 由于免责条件实际上界定了行为人承担环境侵权
1.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3.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夜间:“夜间”是指晚二十二点至晨六点之间的期间。法律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并致使大量永久基本农田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当事人提起环境污染的赔偿诉讼的时效一般是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环境污染处罚拘留的后果是罚款和拘留。具体而言,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