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7
不予执行行政处罚的情形: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是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是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或者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没有被行政机关发现的等。
行政机关对于违法行为人的行政处罚不予执行的情形包括: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其主观上没有过错的;或者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等。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违法行为在两年后如果未被发现的,一般可免予行政处罚;如果违法行为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则五年后未被发现的,免予行政处罚。
不予行政处罚的情节包括应给予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情节较轻,无危害结果的;违法行为人不满14周岁或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实施的违法行为等。
对于违法行为人不予行政处罚的条件为: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且无危害后果的;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以及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等。
行政处罚法不予处罚的条件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不满14岁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予处罚。
免于行政拘留的人有: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3、七十周岁以上的; 4、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1、宪法。是一切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 2、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制定,包括各种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的普通法律和各种行政管理的法律,在这些行政管理的法律中对各种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规定了不同的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 3、行政法规
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处罚。
能。一个违法行为,如果行为人承担要刑事责任,行政处罚不再实施。若有多个违法行为,另当别论。对于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再进行行政处罚。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
免予行政拘留的情形有行为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七十周岁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