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7
按照《刑法》中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要是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是否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看是否具备以下要件: 1、客体要件: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客观要件: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主体要件:该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我国刑法仅规定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标准。但是根据四构成要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标准:1、主观方面,行为人是出于故意,即明知是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而故意实施;2、主体方面,主体要求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种综合性犯罪,是故意以防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相当危险的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
危险驾驶罪,属于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由于危险驾驶罪侵害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即侵害了公共安全,所以属于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的范畴。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寻衅滋事罪不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我国《刑法》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可判处死刑。行为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既遂的,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是造成严重后果,如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罪与量刑: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既然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在认定这种犯罪时,就必须严格掌握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定要件,不能盲目扩大解释,也不能任意缩小其范围,混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导致定罪不准,量刑不当
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最高可判死刑。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 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 二、破坏特定设施、设备的犯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