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23
追究刑事责任,是指通过侦査、起诉、审判活动,查究特定人因实施刑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依法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具备犯罪构成要件是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 1、犯罪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律规定的年龄。 2、主观方面存在故意或过失。 3、犯罪客体和客观方面要件
如果构成包庇罪的既遂,相应的量刑标准为: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这包括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以及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在犯罪主体中,自然人可以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应认定为犯罪中止。对中止犯的处理是: (一)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 (二)对已经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称不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3、不满14
未成年人犯罪,首先需要确定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十六岁以上未成年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放危险
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罪过失的认定: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行为。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
过失犯罪进行认定的法定要件有: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态度。 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 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明确规定。
犯罪未遂后,构成过失杀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认定: 1、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都引起了他人死亡的结果; 2、主观上,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 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
帮信罪流水13万怎么量刑:这个罪名法定刑在3年以下。根据犯罪情节综合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
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既遂的刑事责任为: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是指公然夺取或者损坏灭失国家机关印章的行为。
犯罪分子若构成为境外收买情报罪的既遂的,适用的刑事责任的追究相关规定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