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04
行为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只要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形就能够办理取保候审。其中,可以办理的情况包括:1、刑期达到一定程度的;2、取保候审没有危害的;3、当事人有生理问题;4、案件需要取保候审的等可以取保候审的情况。行为人要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000万从犯的判刑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000万,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一般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刑法规定,犯此罪扰乱金融秩序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从犯,
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
非法吸收的公众存款返还取决以下情形: 1、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共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
有下列要点: 1.准确认定吸收资金数额。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是入罪条件之一,因而在刑事辩护中对涉案数额的辩护意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严格筛选非法吸收的对象人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应当以“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为要件。 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是明知自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会造成扰乱金融秩序的危害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根据法律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构成集资诈骗罪就必须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以下这些不同: 1、概念不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2、客观方面表现不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构成集资诈骗罪就必须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在客观要件上极为相似,区分二者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集资诈骗罪主观上是有非法占有赃款的目的,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主观上则是通过吸收公众存款扰金融秩序。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共同犯罪的条件如下: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行为;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共同犯罪的条件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行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