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刑事辩护法律常识

如何判定自己是不是报复陷害犯罪

更新时间:2022.09.06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1、本罪与一般打击报复行为的界限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实行打击报复,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论处,可予批评教育,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纪律处分。但报复陷害,致使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或者其他权利受到严重损害的、手段恶劣的、致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的、以及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以报复陷害罪论处。 2、本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都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都有陷害他人的故意。其主要区别在于: (1)主体要件不同。报复陷害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则可以是任何公民; (2)犯罪目的不同。报复陷害罪的目的是打击报复陷害他人,而诬告陷害罪的目的则是意图使他人枉受刑事追究; (3)犯罪手段不同。报复陷害罪必须是基于职务,滥用职权或假公济私,诬告陷害罪则不要求必须利用职权; (4)陷害的对象不同。报复陷害罪只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这四种人,而诬告陷害罪可以是任何干部和群众。 3、本罪和打击报复证人罪的界限 (1)犯罪客体不同。打击报复证人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公民依法作证的民主权利。证人,是案件得到合法、公正处理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有些案件特别是刑事案件,证人的作用尤为重要。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必然会导致证人不敢作证或推翻原来所作出的证言,从而破坏司法机关执法活动的进行。因此,本罪属于妨害司法罪之类。报复陷害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控告、申诉、批评、检举等民主权利,同时也妨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打击报复证人罪的客观表现为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既可以是行为人利用手中职权,假公济私,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也可以是行为人没有利用职权而对证人采用恐吓、行凶、伤害等手段进行报复。打击报复证人罪侵害的对象只能是依法作证的证人。这里的证人是指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并向司法机关提供证词的人。报复陷害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行为人利用手中的职权,假公济私,对他人进行报复陷害的行为。其侵害的对象只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 (3)主观方面不同。两罪的主观特征都表现为直接故意,但行为人具体的故意内容不同。打击报复证人罪的行为人出于报复证人的目的,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会妨害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侵害证人的合法权益,却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报复陷害罪的行为人则出于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的目的,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害上述人等的民主权利,妨害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却希望其结果的发生。 (4)两者的主体要件不同。打击报复证人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构成本罪,行为人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的公民;而报复陷害罪的主体则为特殊主体,即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 4、本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限 所谓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擅自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务,或者故意违法、违纪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与报复陷害罪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犯的客体不同。滥用职权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报复陷害罪侵害的客体则主要是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检举权等民主权利,同时也妨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2)客观方面不同。滥用职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滥用职权,并导致了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二个方面缺一不可。报复陷害罪的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必须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他人进行报复陷害。其滥用职权的表现形式可能与滥用职权罪相同,但并不以造成重大损失为要件;报复陷害罪侵害的对象仅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滥用职权罪侵害的对象则既可是物,也可是人,被侵害的人没有身份限制。 (3)主观方面不同。滥用职权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其故意的具体内容是行为人明知自己滥用职权的行为会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该结果的发生;报复陷害罪的行为人,则主观上具有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的目的,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上述人等的民主权利和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却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构成此罪。
律师普法
  •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构成报复陷害罪?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构成报复陷害罪?

    判断是否构成报复陷害罪的方式:主要看是否满足犯罪四要件标准。并且此罪的构成要件是: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受害人实行打击报复陷害的行为;主体要件,为国家机

    2020.01.03 90
  • 如何构成报复陷害罪?
    如何构成报复陷害罪?

    符合以下要件构成报复陷害罪: 1.主体要件: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主观要件:主观上必须为直接故意。 3.客体要件: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4.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实行打击报复

    2020.09.15 82
  • 法院对报复陷害罪如何裁判?
    法院对报复陷害罪如何裁判?

    法院对报复陷害罪的裁判为: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

    2020.03.15 113
专业问答
  • 报复陷害罪是如何认定的与报复陷害罪的界限是什么?两罪有什么区别

    报复陷害罪是如何认定的?本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限所谓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擅自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务,或者故意违法、违纪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022-04-08 15,340
  • 要怎样报复陷害罪的,如何确认报复陷害罪的行

    报复陷害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 1、对象要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或批评人、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陷害。

    2021-10-31 15,340
  • 什么是报复陷害罪,报复陷害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及其犯罪构成是怎样的

    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 (一)报复陷害罪的客体要件 报复陷害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这里的民

    2022-03-05 15,340
  • 如何区分报复陷害罪和诬告陷害罪

    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 (1)犯罪客体不同。诬告陷

    2022-09-04 15,340
法律短视频
  • 如何证明自己是农村户口 01:02
    如何证明自己是农村户口

    证明自己是农村户口,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证明: 1、户口本,打开户口簿,在户口簿首页的户别里有显示,如果是农村户口,那么写的就是农村家庭户口,如果是城镇户口,那么写的就是农村家庭户口或者非农村家庭户口; 2、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承包经营

    7,760 2022.05.11
  • 传销定罪是如何判定的 02:28
    传销定罪是如何判定的

    传销定罪的判定标准如下: 1、只有组织传销者、领导传销者是传销罪的定罪主体; 2、传销活动是指要求参与传销的人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返利依据,而属于犯罪的行为是指引诱、胁迫他人参加,或引诱胁迫参加者发展下家

    5,459 2023.01.14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如何是如何定罪的 01:15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如何是如何定罪的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罪要件如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属于选择性罪名,刑法理论上一般将本罪简称为赃物犯罪。在具体案件中,会根据具体犯罪行为及其指向的对象,确定适用的罪名。其中:1、犯罪所得,是指通过犯罪直接得到的赃款、赃物,不

    1,042 2022.04.17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如何判定自己是不是报复陷害犯罪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