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6
侵犯名誉权不构成犯罪,没有处罚,但是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判决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以及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如果侵权人拒不执行,可以带着生效的判决要求强制执行。
行为人若有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受害人可以与其协商要求其停止侵害行为,并做出赔偿;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侵权处罚方式如下: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侵害名誉权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严重构成侮辱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名誉侵权罪的处罚:构成侮辱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应该赔偿下列费用: 1、受害人为恢复名誉而产生的费用和支出; 2、因名誉受损而遭受的财产上的重大损失; 3、可得利益的丧失; 4、精神损害赔偿。
侵犯名誉权的处罚方式:行为人应当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社交媒体进行公告等方式进行执行,并且因此而产生的必要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名誉侵权纠纷所提起诉讼的被告人是可以反诉的,但前提是满足反诉所需要的法定条件。我国《民法典》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
侵害名誉权的赔偿标准为: 1、财产赔偿按照其直接损失计算数额; 2、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
侵害名誉权的取证方法是: 1、由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依法收集物证、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 2、对于当事人一方依法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法院进行调查取证。
侵犯名誉权的判刑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侵犯名誉权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表现为对当事人的名誉造成侵害,或者是不法分子利用当事人的姓名、肖像权从事非法经营行为,导致当事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情况。
侵犯名誉权的证据: (一)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二)证明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 (三)证明侵权事实造成损害后果的证据; (四)被告如主张免责,应提供其没有过错,或没有损害原告名誉权的证据; (五)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