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7
一般民事诉讼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三年后失效。其他对于诉讼时效有特殊规定的,按照法律规定确定多长时间失效,诉讼时效最长可到达二十年。
除非存在时效中断情形,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期间如下: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诉讼时效是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人民法院作出一审裁定后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通过原审人民法院递交上诉状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书写起诉状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原告人和被告人信息写清楚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住址等信息; 2、诉讼请求; 3、事实与理由; 4、证据材料来源; 5、落款和签字日期。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过了诉讼时效的案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但诉讼中对方当事人主张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诉讼中,权利人为保护其权利可以提起诉讼的期限,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在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诉讼时效是侵犯民事权利的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债务人在期限届满时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一般诉讼时效是指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种时效不是针对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从2017年10月1日起为3年。
我国的相关法律对诉讼时效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常情况下,诉讼时效一般是指,经过了法定的期限,权利人没有行使自己的权利,按照法律的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在诉讼时效期内,如果权利人提出了请求,法院就会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
1、诉讼时效过期丧失胜诉权利,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实际上就是属于一种胜诉方面的权利,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威胁,但是并不会因此而影响到诉讼的权益,所以在诉讼时效已经经过的情况之下,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如果在诉讼中对方提出已过诉讼时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