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9
强制执行已向法院申请,一般在6个月内会予以执行。最新《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
一般是六个月的执行期限,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有其他的特殊情况,如果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还可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待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时,或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时,可以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一般情况下,法院强制执行程序通常是: 1、申请。当事必须执行人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 一方不履行的,那另一方可以向管辖区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2、法院受理; 3、申请复议; 4、法院会向被执
强制执行的基本程序如下: (1)申请。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2)法院受理。 (3)申请复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
被申请强制执行的影响主要在于: 1、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履行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所确定的义务; 2、拒不执行的,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银行账户等措施; 3、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
申请强制执行的必备材料如下: 1、执行申请书。由申请执行人签字或盖章; 2、生效法律文书原件; 3、执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公民个人申请的,应当提交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4、申请人不能亲自到法院申请执行,需委托代理人代为其申请执行的,应出具授权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强制执行的程序所应当符合的流程包括: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受理、进行执行等。《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
申请强制执行的主体是依法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执行法院可以通过强制执行的措施是,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强制被申请执行人
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执结;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还需延长,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申请强制执行的材料是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或者企业的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强制执行申请书;已经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以及被申请人的财产线索的清单等。
申请强制执行的材料包括: 1、申请执行书。 2、生效法律文书副本,包括判决书、裁定书等。 3、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 4、继承人或权利承受人申请执行的,应当提交继承或承受权利的证明文件。 5、申请执行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