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25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董事、监事、职工、其他企业职工或其他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贿赂,数额较大的行为。
法律对单位受贿罪的规定如下: 1、单位受贿罪的重要特征是将非法收受的他人财产归单位所有;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索取,收受他人财产后私分,中饱私囊的,依照个人受贿罪的处罚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规定,国家机关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单位受贿罪的犯罪构成四要件包括: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有单位正常管理活动和声誉;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索取、收受他人的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国有单位
我国刑法单位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1、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3、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权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1999.9.9高检发释字〔1999〕2号)说明了单位受贿司法解释。 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必须同时具备
受贿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是,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单位犯罪的主体是以单位为形式,以直接负责的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内容的复合主体。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将会以受贿论处。行为人受贿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
中国现行宪法的制定最早可以追溯到1954年,1954年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宪法,也是1954年的宪法,为我国宪法提供了基础。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
单位受贿罪,主要是针对国家单位、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非法收受或者索取公私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导致情节严重,或在正常的经济来往过程中,通过帐外的形式暗中收取各种名义上回手续费的行为。单位受贿罪的主体为单位,而且只可以是国家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