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22
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予以收集。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的
劳动仲裁完成后当事人按生效的裁决书履行,逾期不履行的由另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我国的仲裁法规定,通常情况下,劳动仲裁的流程如下:申请劳动仲裁的,先让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书。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告知双方当事人开庭的时间。在开庭时,仲裁委员会对相关事实和提交的证据进行审理,且会在受理仲裁申请那天起
(一)递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 (二)申请书符合要求的,仲裁委员会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自做出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决定不予受理的,说明理由,申请人
需要劳动仲裁的,劳动者自权益受损之日起一年内,向当地的劳动仲裁委提交劳动仲裁申请即可。仲裁委五日内审理并答复申请人的仲裁申请,然后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做出仲裁裁决。
劳动仲裁社会保险费缴费比例计算:养老保险单位缴19%个人缴8%;医疗保险单位缴6%个人缴2%;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劳动者不缴纳;失业保险单位缴0.6%个人缴0.4%。各地缴纳比例不同,具体按照当地的政策缴纳。
申请劳动仲裁的基本程序是这样的: (一)劳动者向当地劳动仲裁委递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 (二)申请书符合要求的,仲裁委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决定受理的,自做出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1、劳动争议申诉书 申请人应当按照规定如实准确填写《仲裁申请书》一式三份,其中两份提交仲裁委,一份由申请人留存。 2、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资料 3、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 4、证据资料 劳动关系证明。如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工资发放
在上班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才会受理: 1、申请仲裁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包括: (1)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2)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同时,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