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7
因为绩效工资引起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以下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其他。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已经失效,现在劳动争议处理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争议处理方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后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约定管辖无效,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
劳动争议仲裁有效,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劳动争议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伪证罪的追诉时效,是从犯罪之日起计算。如果行为人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追诉时效是五年;如果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是十年。
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止的适用条件: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 中断的适用条件:起诉、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 延长的适用条件:一是客观因素造成当事人无法及时申诉,二是当事人因客观因素无法委托他人,二者缺一不可。
首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其次,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年。确认劳动关系案件属于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为前置程序,时效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引发劳动争议的原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等事项不清楚;用人单位的管理不规范;以及单位的规章制度有漏洞等。
劳动争议诉讼的原则是什么呢 劳动争议诉讼的原则:调解原则 二、及时处理原则; 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四、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