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5
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委托代理人的规定,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到两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即为民事诉讼代理人。可作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依法包括以下人员:1、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2、律师以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3
回执单: (1)姓名, (2)性别, (3)电话, (4)单位, (5)职务, (6)职称, (7)通讯地址, (8)邮政编码, (9)电子邮箱, (10)回执内容, (11)联系电话
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是指对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负有赔偿责任的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通常是刑事诉讼的被告人,但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应当赔偿物质损失的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可能不是承担刑事责任的被告人。
对于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事赔偿纠纷的诉讼流程如下: 1、
证明对象又称证明客体,是指证明主体运用一定的证明方法加以证明当事人之间存在争议的实体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要件事实。证明对象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1)该事实对于正确处理案件有法律意义,或者是实体法上的意义,或者是程序法上的意义; (2)双方当事人
民事诉讼自认的效力是:作出自认的当事人需要承担因承认于已不利事实而带来的法律后果;并且法院在作出判决时必须受到当事人自认事实的约束,诉讼自认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不利于自己的事实的承认。
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虚假诉讼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民事诉讼中的被告资格是相对于原告而言,即被指明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个人或单位(法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发生债务的,列行为人与其全部监护人为被告。
民事诉讼文书的范围是:起诉和受理文书;审理前的准备阶段文书;管辖文书;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文书;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开庭审理文书;一审裁判文书;第二审程序文书;审判监督程序文书;督促程序文书;公示催告程序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