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7
医疗事故发生误诊后,当事人不要慌张,应该及时安抚患者情绪,看能否与患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或者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调解的过程中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也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符合本条例规定,予以受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有关材料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
自接到患者死亡或可能是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移送的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时,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7日内移送到设区的市级(或者自治州、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医疗事故的处理流程: 1、第一时间复印封存病历资料。在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首先要做的事不是与院方争吵,而是马上要求复印封存病历,唯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 2、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
1.医护人员向患者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解答工作;2.解释无效的,应及早上报医务部;3.医务部接到上报后做相应调查,然后组织调解;4.若不能调解,由医务部报请批准召开院内医疗纠纷技术讨论会;5.对医疗技术讨论结论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医疗事故技
发生医疗事故的,处理如下: 1、医务人员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 3、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
发生医疗事故后,医务人员应及时将这一事件报告给相关负责人,如果该医疗事故特别重大,相关负责人必须在12小时内将其报告给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医疗机构应积极和患方沟通,争取协商解决。
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
医疗事故纠纷,诉讼当事人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
医疗事故争议调解的方式如下: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发生医疗事故的,若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请求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疗机构拒绝承担的,可以要求人民法院进行权利救济。医闹不可取,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医疗不能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