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2
依我国现行继承法的规定,只有被代位人的晚辈直系血亲,才有代位继承权。因此,代位继承人的范围具有法定限定性。在确定代位继承人的范围时,应把握以下几点:被代位人的晚辈直系血亲既包括自然血亲,也包括法律上拟制的血亲。具体而言,包括: 1、被继承人
遗产实行财产继承,而不实行身份继承。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财产权利、债权和知识产权中的财产部分等,也包括财产义务,如应交纳的税款和遗留下的债务。被继承人的人身权,如姓名权、肖像权、署名权等不能作为遗产。
符合下列条件的法院认定遗嘱有效:1.立遗嘱人需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遗嘱内容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3.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4.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须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5.遗嘱须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民法典新增了录像遗嘱和打印遗嘱两种遗嘱形式。打印遗嘱是指由遗嘱人亲自或者委托他人操作计算机记载遗嘱内容并将其储存,并由打印机输出而形成的打印件,遗嘱人和见证人在该打印件上签名并记载日期的一种遗嘱;录像遗嘱是指以录视频的方式记载遗嘱内容,并由
一、法定继承人,是指在适用法定继承方式时,哪些人能够作为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人取得继承权,并依法享有继承死者财产的权利。 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如下: 1、配偶。 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3、父母,包括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所谓遗嘱,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和方式对自己的财产预作处分,并在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公民不仅可以通过设定遗嘱的方式改变继承人的范围、顺序和继承份额,而且还可以取消法定继承人的继
财产可以立遗嘱不给子女继承。法律规定,自然人可以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原则下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有限制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定继承人的第一顺位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配偶,第二顺位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
属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被继承人的债务范围: 1、被继承人生前依照税收法规应当缴纳的各种税款。 2、被继承人生前因未履行合同所负的债务等。 3、被继承人生前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对受害方所承担的损害赔偿的债务。 4、被继承人生前因实施不当得利而负担的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
遗嘱继承按法定继承处理的情形: 1、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 2、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 3、遗嘱全部无效的; 4、遗嘱继承人先与被继承人死亡的; 5、在遗嘱中未处分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