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18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
医疗事故鉴定后可以提起医疗损害赔偿诉讼,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医疗机构不配合医疗事故鉴定的处理:对于不配合的医疗单位,需要承担医疗事故责任。同时,医疗机构对鉴定不服的,不能申请重新鉴定。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相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医疗事故鉴定流程,首先是在专家鉴定组组长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陈述意见和理由,随后专家组组员对当事人进行提问或进行现场医学检查,随后当事人退场,专家组对双方提供的材料进行讨论,经过合议达成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
医疗事故鉴定期限为一年。若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
医疗事故罪的定罪依据有两个方面: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与已然造成严重后果。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医疗事故的鉴定材料包括: 1.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 2.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 3.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 4.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医疗事故鉴定时间为45天。当事人提交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后,会将鉴定工作交给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医学会应当自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作出鉴定结论的时限是45日。这个期限是从医学会收到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之日起计算,到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截止。
医疗事故行为的认定是:医疗事故的主体不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
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一)医疗事故等级; (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三)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的进行: 1.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陈述意见和理由; 2.专家鉴定组成员根据需要提问,当事人应当如实回答; 3.双方当事人退场; 4.专家鉴定组对双方当事人提供的书面材料、陈述及答辩等进行讨论; 5.经合议,根据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