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4
自动离职是指职工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
只要劳动者与兼职单位建立的用工关系符合劳动法的规定,原用人单位和兼职单位对劳动者的兼职行为没有异议,一般都认定劳动者与兼职单位之间也存在劳动关系,受劳动法的保护,以符合劳动法所倡导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精神。
兼职属于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具体如下: 1、广义的兼职属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2、狭义的兼职
超龄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用工争议的,按劳务关系处理。用人单位与以下员工为劳务关系: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企业停薪留职人员;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其他。
劳动关系的用工主体: 1、员工:员工,也称为农民工、雇员、雇工、受雇人、劳工,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权力的工作者。 2、工会:工会是劳动者(雇员)组成的旨在维护和改善其就业条件、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以及社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履行劳动权利义务时既成事实、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未签订劳动合同应签订; 2、用口头问答代替书面合同; 3、用其他合同代替劳动合同,如租赁合同、承包合同、合并合同中规定员工的安置条件
如果学徒期间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全符合事实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则确认双方成立事实劳动关系并无不当。 所谓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权利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其基本特征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
存在双重劳动关系不能起诉员工,但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产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主体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而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可能是两个平等主体,也可能是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 (二)关系不同。劳动关系两个主体之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
劳务关系就是指劳动者与用人者根据约定,由劳动者提供劳动服务,用人者依约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法律关系。 区别如下: 1.主体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 2.关系不同。劳动关系两个主体之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在合同主体、用工双方的关系方面有所不同。具体而言, 1、合同的主体方面,劳动关系的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劳务关系的双方可能是个人,或者都是单位,也可能一方是单位,一方是个人。 2、用工双方方面,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
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一、适用法律不同。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规范和调整; 二、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可以是两个自然人,也可以是自然人和单位之间的关系繁多,可以是法人、自然人、法人与自然人的关系。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特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单
劳动关系下员工发生工伤,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依法享受工伤赔偿;劳务关系下员工发生“工伤”,适用《民法典》,依法享受人身损害赔偿。劳动者受工伤是因为侵权造成的,依法享受侵权赔偿和工伤赔偿。劳务关系下发生工伤,企业要按照人身损害标准赔偿,该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