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5
被监护人一般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不能自己选择监护人,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确定监护人。 但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自己选择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民法典》规
监护人对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不承担监护责任,因为孩子成年之后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监护关系终止。如果孩子成年后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监护人还能管。
监护人和法定监护人有区别。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监护人包括法定监护人、指定监护人、遗嘱
监护人处理被监护人房产一般是不合法的,除非处分房产是对被监护人有利的。我国法律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法定监护人一般无需进行公证。因为法定监护人由法律强制规定,可以依据法律确认。例如,未成年人的父母为其法定监护人,若其父母死亡或丧失监护能力的,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人为法定监护人。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监护人为其配偶,若其配偶死亡
法律上监护人并没有区分为第一监护人、第二监护人,作为父母均是监护人,没有第一、第二之分。法定监护人,是指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的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定监护人包括未成年人的法定监
监护是一种权利,但更体现为一种义务。监护人的职责,首先是负有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的权利和义务;其次要负有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的权利和义务;最后他可以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有下列职责: 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防止其受到不法人身侵害。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或精神病人的康复及生活。 3.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除非是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否则监护人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4.对
共同作为监护人在法律上允许。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都可以成为监护人。监护人的人数在法律上并没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