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20
《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执行包括: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代履行;划拨存款、汇款;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
行政强制执行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择正确的法律依据,不改变行政强制对象、条件、方式,不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强制行为,不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以及不使用其他违法手段实施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法包括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除包括行政强制执行外,还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前者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拒不履行的当事人履行,而后者是指行政机关出于制止违法行为等目的,依法对当事人的人身或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包括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划拨存款、汇款;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以及代履行等。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
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被强制执行的后果: 1.被执行人有财物足以清偿相应债务,或者能够履行相应义务,而拒不执行的,会强制执行其清偿,或者作出相应法律行为; 2.被执行人无力清偿的,可能会被列入失信人名单。
行政强制,指的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法对当事人的人身或财物采取暂时性控制的行为;以及对拒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的当事人,依法强制其履行的行为。
行政强制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
不是的,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的一种。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