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3
行政案件上诉状一般可分三部分: (1)首部,包括标题、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概况、诉讼请求等; (2)事实与理由,这两方面的内容可以分开写,也可合在一起写; (3)尾部,包括二审法院的名称、上诉人签名、日期、附项等。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上诉状要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起诉状应当参照民事诉讼起诉状的规定,内容有: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诉讼请求和所根据
镇政府应对行政诉讼的方式为:写好答辩状。整理好证据材料。按期提交答辩状以及证据材料。法院对行政诉讼判决后,行政机关需要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
被起诉的政府机关准备进行行政诉讼的方式应当为: 1、行政机关在接到起诉状副本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和答辩状等其他规范性文件; 2、行政机关应该收集相关的证据,承担举证责任; 3、行政机关应该按时出庭应诉。
行政诉讼撤诉后,是不能根据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起诉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于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原告撤诉后又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撤销的决定确有错误的,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再审。
福州办理行政诉讼代理:委托人应书面写好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间,并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再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在行政诉讼中诉讼代表人指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进行诉讼的代表人。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都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1、诉讼的目的不同 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议; 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确实犯罪和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2、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 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原告起诉后,被告可以反
行政起诉状,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书面请求。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
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经审理可以作出如下种类的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撤销判决和重作判决、重作判决对被告的限制、履行判决、给付判决、确认违法判决、确认无效判决以及变更判决。
撤销行政诉讼的方式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情形。是否准许撤销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裁定。
联名行政诉讼应当载明的有原告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以及事实和理由;被告的名称与所在地址;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等。
当事人如果要提请行政诉讼的,需要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的六个月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并且需要依法向法院递交起诉状、起诉状副本和被诉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材料。